中国最新药品采购计划带来的阵痛

中国正在改革医保体系,力争为更广的国民提供更多优质药品。其带来的结果是:药品价格大幅下跌,中国本土和外资制药公司的丰厚利润率均出现回落。对于制药商而言,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的降价压力只会有增无减,中国正一步步调整策略,倒逼药厂大幅减价以换取市场准入。

  1. 中国的当前策略是?

双管齐下。首先,只要制药商同意降价,中国就会把最好的新药加入全国医保目录。投入了几十亿美元研发费用的药企只能咽下这个苦果。今年11月份,制药公司同意将70种进入医保目录的药物平均削价61%。根据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中国的进口药价格全球最低。

  1. 另一个策略是什么?

另一项策略针对仿制药。所谓仿制药是指由多家低成品药企及原始药厂生产的已过专利保护期的药物。中国启动了一项全国性项目,要求制药公司就对公立医院的常用仿制药供货进行竞标。一些仿制药的降价幅度超过90%。在12月,这一单个试点项目就节约了高达58亿元人民币(8.2亿美元)成本。

  1. 这对制药公司是坏消息吗?

不完全是。药品降价固然会影响中国和跨国药企的利润额,但从另一方面看,该药品采购项目有可能给药企打开一个庞大市场,至少对于进入医保目录的药企来说是如此。中国规模2.34万亿元的全国医保基金覆盖了14亿人口的95%,医保目录上的药品几乎全部由国家医保基金出资。

  1. 仿制药生产商的情况如何?

它们就没有如此好运了,特别是对于依赖低成本生产来增收的国内药企而言。中国65家上市制药企业中,有接近70%发出盈利放缓预警,其所列举的原因之一就是该药品采购计划。

  1. 跨国制药企业如何应对?

他们指望中国政府能够以足够快的速度将其新药纳入医保,从而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中国监管部门已修改了药品审批流程,部分药品的审批速度甚至快于美国。阿斯利康预计,随着公司的重心从仿制药业务转移,到2024年,新药和创新药对其中国业务收入的贡献将达到60%,远高于目前水平。而中国本土药企和初创生物科技公司,例如江苏恒瑞制药和百济神州也在试图加快新药开发,以期与西方制药巨头在全球市场一较高下。

本文作者:Rachel Chang

亲身感受彭博终端带来的非凡体验 预约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