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1至2021年,历经30年发展,华泰证券已从一家本土券商成长为沪港伦三地上市的科技驱动型证券集团。国际化、数字化、可持续已经成为了华泰证券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词。
在经历新冠疫情对全球市场的剧烈冲击之后,2021年全球经济即将迎来复苏。数字化浪潮推动金融行业转型升级,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都将为中国的证券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正值华泰证券30周年,彭博市场专家经纬与华泰证券首席执行官周易开启深度对话,请他就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金融机构国际化机遇、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升级、ESG治理以及华泰发展愿景等市场关注话题,聊一聊他的观点与洞察。
精彩内容
- 新格局下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 证券业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竞争加剧
- 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方向
- 金融科技赋能平台运营的实例
- ESG治理的具体应用场景
宏观环境与行业发展
Q1:在经历疫情冲击之后,中国在全球复苏中一马当先。在“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华泰证券如何看待当前及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机遇?
A: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体中。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资本市场将真正发挥枢纽作用,推动资源高效配置。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核心中介机构,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为新经济崛起提供了广阔舞台,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跨境业务需求,需要金融机构打造相应的国际化能力体系,提供一揽子服务。证券公司需要以全球化视野,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锻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带动自身业务能力提升,才能更好帮助客户把握产业脉搏。
同时,中国已成为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中国居民个人资产向金融资产加速转移,这一战略性机遇,将为以证券公司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机构提供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随着80后、90后等新世代开始成长为投资理财的中坚力量,基于品牌、内容营销与平台运营的服务模式获取客户关注,将成为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赢得未来的关键。
Q2:面对全球经济疲软、地缘政治风险加大,以及外资投行的竞争压力,本土证券公司当前及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华泰证券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A:在高水平双向开放的进程中,资本市场需要更强大、更国际化的一流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证券行业也需要本土实力机构的加快成长。
同时,在市场优势资源加速向优质机构集聚的大趋势下,证券行业的实力分化将更加明显,并购重组也将成为未来行业资源整合和结构升级的重要趋势,证券公司发展的头部效应将更加明显,体量价值将全面增强业务创新与风险抵御能力,未来将会有一些证券公司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国际化投资银行。
面对挑战,我们将保持敬畏之心,用市场化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向前走。同时,在完全开放的市场中参与竞争,彻底打破路径依赖,不断自我超越。
国际化与数字化
Q3:在华泰证券的国际化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您有哪些经验与同行分享?
A:过去五年,华泰证券把握市场机遇,走出了独特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2015年,公司H股上市,深度融入国际市场,并以香港业务为前沿,不断拓展全球重要市场的业务布局;2016年顺利收购AssetMark,为公司打造基于B2B2C的财富管理业务平台和业务体系提供了成熟的借鉴模式。
2019年,公司不仅作为沪伦通机制的探路者成功发行首单GDR在伦交所上市,还成为亚洲首家拥有伦交所做市资格的证券公司,相继助力中国太保、长江电力发行GDR登陆伦交所。随后,AssetMark实现了分拆上市,美国子公司获得业务牌照,有效扩大了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集团目前正在走向内地、香港、美国乃至英国四地联动的新格局,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强。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我们看到,坚持开放的行业,现在都很有活力;被保护的行业,往往在原地徘徊。在坚定不移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业,通过勤奋和创造力,一定能锻造出核心竞争力。
我们与同业分享一些关键的思考:
从长远趋势来看,我们的国际化都是围绕着客户需求走出去,伴随着客户的国际化,而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只有让国际业务真正满足本土客户的国际化需求,国内证券公司才有可能在国际市场真正站稳脚跟,迈向更高发展阶段。
我们依托境内外一体化平台与全业务链体系,以高效的跨境联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比如,在机构业务领域,我们高效整合投资银行、股权投资、产业研究等境内外资源,发挥在大健康、TMT、大消费等新经济领域的长期优势,助力龙头客户、优质成长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源,实现发展跃升。我们也注重借鉴成熟市场经验,以境外先进模式带动境内各业务领域核心能力全面提升。
随着华泰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公司的文化氛围越来越开放、包容,一大批背景多元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加入,让我们的国际化征程更加自信、笃定。
Q4:华泰证券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推动平台化发展并牵引商业模式创新?如何看待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A:科技是华泰证券最鲜明的基因。2019年,我们正式提出科技赋能下的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双轮驱动”战略,启动全面数字化转型;现在,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数字化,加快平台能力沉淀。
我们迭代升级面向境内零售客户的“涨乐财富通”,正式推出面向全球华人客户的“涨乐全球通”,不断优化赋能投资顾问的“AORTA”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境内境外联动互通的服务模式。
同时,数字时代的商业逻辑是“共生”而非“竞争”,多方参与才能放大平台价值、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去年华泰发布了全市场首个开放式的线上证券借贷交易平台,不仅为融券业务确立了突出的竞争优势,也为市场生态的完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以股权投资为纽带,打造开放的金融科技生态圈。我们正在加大关键金融科技赛道投资布局,通过资本纽带聚焦全市场最优秀的金融科技公司,打造“资本参与+业务合作+战略协同”的产业投资新模式,与合作伙伴共享快速成长的红利。
未来,数字化浪潮的加速渗透,将重塑金融服务的商业形态,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但由此带来的竞争规则、服务模式及管理模式的巨大变化,正深刻影响并可能颠覆证券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路径。
境内外领先机构正在AI 赋能、数据中台等平台建设上不断突破,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沉淀和共享数字化底层能力,推动开放平台的共创共享,营造科技金融生态圈,将成为证券公司构建面向未来的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ESG治理
Q5:当前,ESG投资是市场热门话题。华泰证券在ESG投资领域有怎样的战略和实践?
A:华泰证券将ESG(环境、社会、治理)管理与发展战略相结合,在公司层面建立完善了ESG治理架构与执行体系;将ESG纳入尽职调查范畴,积极践行责任投资;探索ESG投资中的生态环境准入等前沿议题,以专业能力推动金融向善。
在研究咨询领域,成立新能源等可持续发展行业研究小组,设立ESG投资分析专员,实现投资标的ESG表现的跟踪、分析与监控;在投资业务中,尤其是涉及采掘、能源、化工等重化工业领域时,公司将环境责任作为约束性指标之一。
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助推环保企业上市、再融资、战略引资、产业整合等方式,为环保事业提供多元资本服务。
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积极服务“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设立“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生态保护公益项目,联合各方力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发展愿景
Q6:展望未来的10年,华泰证券有着怎样的愿景,希望承担起怎样的新角色?
A:我们陪伴了很多中国企业从小规模逐渐发展壮大,彼此有深厚的了解和信任。如果没有一批优秀的证券公司陪伴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很难真正成为具备全球化视野和竞争力的龙头公司。中国经济转型也需要一个更强大的金融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华泰希望能有所作为,这也是证券公司应该承担的使命。
2020年,彭博与华泰证券宣布启动全球战略合作。目前,华泰证券的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正积极借助彭博的全球网络和信息、数据及交易服务能力,在基础系统设施、信息与资讯处理、产品分发、交易达成及关键业务的风险管理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合作。未来,双方还将继续围绕财富和机构业务的核心业务场景,重点加强在跨境业务、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及品牌推广上的深度合作,提升公司的科技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业务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