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2019
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公司,掌握制定资金管理政策的标准化方法都有诸多益处。资金管理顾问、美国企业资金管理协会(ACT)成员Gurdip Dhami将对此给出相关建议。
本文中的资金管理政策的定义是公司对诸如外汇、利率、商品、交易对手、流动性和融资风险等金融风险的应对措施。这些风险应对措施应该整理至资金管理文件中,其中应包含详细的原因、风险的潜在影响、公司的风险偏好、风险应对措施(如:使用衍生品对冲风险)、风险管理的相关控制和风险报告系统。
本文提供的制定资金管理政策的通用指南是基于当前国际风险管理标准的相关意见,并提供了一张创建资金管理政策文档时的可用的示例清单。且该指导流程是通用的,并可应用于所有类型和规模的公司。
通用指南
专业人士在制定资金管理政策时可以考虑下述准则:
- 使用公司现存的风险管理框架和系统,包括风险术语、风险衡量(例如:风险估值模型VaR)、相关政策模板等,确保政策的制定在公司范围内保持一致性。
- 考虑公司的经营范围、财务状况、公司战略和经济环境,识别主要风险以及潜在抵消风险(“自然对冲”),设置风险偏好和风险应对。公司的风险偏好是公司为达成目标愿意承受的风险规模和类型,这是资金管理政策文件中的重要部分且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公司的风险能力(公司能够承受多大风险)、股东和管理层对风险的态度,以及经济和竞争环境。
- 对每项风险都使用标准的风险管理流程,例如:识别、分析(可能性和风险规模)、评估(比较风险敞口和风险偏好)、应对、控制、报告和监控。
- 分配每项资金风险及相关资金管理政策的归属和责任人。
- 至少每年或当公司经营范围、企业战略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复核风险管理流程。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关流程以识别“新兴风险”,即非迫在眉睫的风险,但可能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和自动化。
资金管理政策文件清单示例
下方表格为制定资金管理政策文件提供了一份文件清单。虽然表格中列示的成分可能已经被包含在大部分的资金管理政策制定文件中,但实际情况、政策文件的结构和形式仍将会随公司类型及其风险管理框架而变化。
本文转载自企业资金管理协会会员杂志《The Treasurer》,并由彭博授权。